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華華

催眠老師的太太之第一個催眠體悟

先生是催眠老師,對我的好處是什麼?除了內化成很大的理解與支持之外,大多數時候他還是先生的角色,我們往往是以「下班的狀態」相處,不太常用催眠解決問題。然而,還是在他初學時以及後來教課時搭便車做了2次的催眠,卻成為影響我很重大的催眠體悟,今天先來分享第一個經驗。


記得在2016年過年時,那時剛從任職18年的公司離開4個月,由於不是在縝密的計劃中進行的職涯轉換,所以是邊休息邊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(大多數都在休息,然後一邊隱隱的擔心)~記得是從大年初一開始,毛毛開始連上8天的催眠證照班,我就每天早上跟著他一起出門,他去上課,我去旁邊的星巴克做我自己的職涯規劃,當時心裡有一些創業的靈感,於是到了星巴克就開始上網研究一下市場。


沒想到,一天一天過去,都大年初五左右了,每天都發現想做的事已經有人在做了~不然就是要花不少錢才能開始,於是內心的焦慮大爆發,一天在毛毛催眠課下課時,我摸著我的胸口~邊走邊跳的跟他說『我心裡ㄍㄧㄚˇㄍㄧㄚ (驚驚)的好不舒服喔,有一種心被揪出來放在外面的感覺,怎麼會這樣?』毛毛冷靜的看著我說~待會回家幫妳催眠,於是,就這樣我有了第一個催眠體驗。


在催眠中,毛毛邀請我的智者來協助我,記得那時候感覺到的是一個慈祥的老人,我問祂我現在這個不舒服的感覺該怎麼辦?我的下一步會是什麼?老人就是笑著看著我,一副「孩子啊~把所有擔心都交給我就好」,然後毛毛請祂送我一個禮物,老人就給了我一個好大好大的光球,我還在想說這麼巨大的光球要怎麼用的瞬間,催眠中的我竟然就張大嘴把光球吞下去了,當下立刻感覺到溫暖與穩定感,ㄍㄧㄚˇㄍㄧㄚ 的感覺完全消失,現在回想起來那個老人好像是老子(是光課的上師杰夫)~彷彿也預言了一年後會開始帶領光課。


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催眠體驗,同時也是光的體驗,讓我體會到我其實不需要『恐懼與焦慮』,因為每個人都是被照顧好的。也體驗到『光的威力』能讓我瞬間平靜。這都成為了我很重要的信念,支持著我一路探索著自己最舒服及有熱忱的道路。大家常會問我們,難道我們不會擔心收入嗎?不會焦慮未來嗎?我都會說,每當我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感而開始焦慮時,我就會把自己拉回到此時此刻,回到光充滿自己時的感受,並問我自己:現在的我有餓到嗎?有沒地方住嗎?是不是每個月都是足夠的呢?如果每個當下都是如此,那麼何須擔憂未來呢?


跟著上了幾次毛毛的催眠證照班,有時也會把學到的放在個案中或是光課裡。把自己療癒好之後才知道怎麼療癒別人~發現有不少同學在上課過程中療癒並重新認識了自己,於是成為很棒的催眠師或是助人工作者。


照片是去年過年在台東的催眠證照班,我們超級喜歡在森林四季·泥地裡的小蝸牛與鹿上課,所以今年再次來到這裡,連續8天讓身心在森林中充滿電、充滿愛,新的一年能夠從這裡展開,是充滿祝福的。


(催眠證照曁潛意識深層溝通台東班。課程訊息如下:https://fb.me/e/1PUFYQVnP)


下一次分享會是我在毛毛的催眠證照班課堂中跟著做「生命藍圖」時的體悟。


1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記得在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中,他為了孫子的作業,回答什麼是幸福?李教授說:“幸福是吃得下、睡得著、笑得出來”,孫子聽到都急哭了,覺得作業很重要,爺爺卻這麼不正經。 我想這種幸福是:“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生好時節” 的幸福。 幸福是一種感覺,感覺是主觀的。只要是主觀的,容易被認為不科學,因為無法量化,也沒有標準,因為每個人用同樣條件,都可以得到相同結果,這是科學的要件。但是感覺無法這樣,所以科學比感覺

三輪體空是佛教用語,以布施為例,是指其中的給予者、接受者,以及被贈與的物品,這三個角色都要放下,的意思。 放下的原因是,如果布施者惦記著自己做了好事,得到的是福德,福德像是銀行的存款,有用完的一天。如果能夠放下,能夠得到的是功德,功德就像是身上的技能,不會消失。 由於眾生平等,說到底沒有誰度誰。助人工作者與來訪者也是平等的,工作者可以從來訪著身上學習很多,如果有收費,除了生活所需,也支持助人者更多

比實體的禮物更美好的,是禮物背後的心意。從我們能夠有能力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,心意就顯得更加的動人。 或許可以說,對於心意的感受,是我們給行為或動機,所賦予的意義。賦予意義的方式,又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而有所不同。 在陪伴情緒時,我會先鼓勵情緒的流動,聽聽對方發生了什麼事?試著理解這件事情對經驗者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?找到沒有被滿足的需求,再試著去滿足這份需求。 常常,這份需求可以被愛滿足。可以用

文章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