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華華

在危機中練習看到愛


外面有疫情、內在有種種紛亂的情緒時,

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穩住自己的心。

就像防疫一樣,都是自己的事,

沒有任何人能為自己做到。


只是要穩住自己何嘗容易~

好像只要輕輕踏出自己之外

就會碰觸到群體意識,包括自己

所共同創造的種種與愛對立的外境

一不小心~就無意識地被甩到千里之外


知道平靜從自己開始,

所以唯有把注意力拉回自己,

相信那更高秩序的運作,

才能獲得究竟的安全感。


分享在紀伯倫的「先知」中關於『愛』的敘述

讓我更能夠在每個當下發現愛,

包括對自己的愛。


也祈禱:


願心柔軟,像奔流的小溪,

對著夜晚吟唱它的旋律。

願了解過多溫柔帶來的痛苦。

願自己因領悟愛而受傷,

並且心甘情願地淌血。

願在黎明醒來時心情飛揚,

感謝又有一天可以去愛 ;

在中午歇息時,冥想愛的狂喜 ;

在傍晚回家時,滿懷感激之情 ;

然後在心裡為所愛的人禱告,

並唱著讚美歌,安然入睡。


=================


當愛召喚你時,追隨它,

雖然它的道路艱難又陡峭。


當愛的翅膀擁抱你時,順從他,

雖然隱藏在他翅端的劍也許會刺傷你。


當愛對你說話時,相信它,

雖然他的聲音可能會破碎你的夢,

如同北風將花園吹得荒蕪。


因為愛為你加冕時,也能把你釘上十字架。

它呵護你的成長時,也會修剪你的枝葉。

它爬上妳的梢頭、輕撫你在陽光下微微顫動的嫩枝時,

也會伏在你的根部,搖晃緊抓泥土的樹根。


愛採集你,好比收割麥穀。

愛鞭打你,使你赤身裸露。

愛將你過篩,使你脫去穀殼。

愛將你磨成潔白的麵粉。

揉捏你,直至你成為柔軟的麵團。

然後將你放進它神聖的火焰中,

使你成為聖餐中的聖餅。


愛會對你做這些事,

使你明白自我心靈秘密,

進而成為生命本質的一部分。


但是,如果恐懼使你只願追尋愛的平靜與歡愉,

那倒不如遮掩你的赤裸,離開愛的打榖場,

走入四季不分的世界,在那裡,

你將歡笑,但無法盡興,

你將流淚,卻無法盡情哭泣。


愛只付出自己,也只犧牲自己。

愛不是占有,也無人能據為己有。

因為愛就是圓滿自足。


當你愛的時候

不要說『神在我心中』,

而是說『我在神的心中』。


不要以為你可以主導愛的路徑,

因為如果愛認為你值得,

它自然會為你帶路。


愛別無他求,只想圓滿自己。

但如果你心中有愛,又必有渴望,

那就祈求這些吧:


願心柔軟,像奔流的小溪,

對著夜晚吟唱它的旋律。

願了解過多溫柔帶來的痛苦。

願自己因領悟愛而受傷,

並且心甘情願地淌血。

願在黎明醒來時心情飛揚,

感謝又有一天可以去愛 ;

在中午歇息時,冥想愛的狂喜 ;

在傍晚回家時,滿懷感激之情 ;

然後在心裡為所愛的人禱告,

並唱著讚美歌,安然入睡。

1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記得在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中,他為了孫子的作業,回答什麼是幸福?李教授說:“幸福是吃得下、睡得著、笑得出來”,孫子聽到都急哭了,覺得作業很重要,爺爺卻這麼不正經。 我想這種幸福是:“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生好時節” 的幸福。 幸福是一種感覺,感覺是主觀的。只要是主觀的,容易被認為不科學,因為無法量化,也沒有標準,因為每個人用同樣條件,都可以得到相同結果,這是科學的要件。但是感覺無法這樣,所以科學比感覺

三輪體空是佛教用語,以布施為例,是指其中的給予者、接受者,以及被贈與的物品,這三個角色都要放下,的意思。 放下的原因是,如果布施者惦記著自己做了好事,得到的是福德,福德像是銀行的存款,有用完的一天。如果能夠放下,能夠得到的是功德,功德就像是身上的技能,不會消失。 由於眾生平等,說到底沒有誰度誰。助人工作者與來訪者也是平等的,工作者可以從來訪著身上學習很多,如果有收費,除了生活所需,也支持助人者更多

比實體的禮物更美好的,是禮物背後的心意。從我們能夠有能力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,心意就顯得更加的動人。 或許可以說,對於心意的感受,是我們給行為或動機,所賦予的意義。賦予意義的方式,又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而有所不同。 在陪伴情緒時,我會先鼓勵情緒的流動,聽聽對方發生了什麼事?試著理解這件事情對經驗者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?找到沒有被滿足的需求,再試著去滿足這份需求。 常常,這份需求可以被愛滿足。可以用

文章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