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毛毛

年齡的焦慮

28歲的女孩說,她即將步入30,為此心裡感到焦慮。


我說,我也有過這樣的感覺,當自己接近30歲的時候,第一次覺得自己即將變老,確實感覺相當的焦慮。然而,現在我 52歲,而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自己的年紀,就是52歲的現在。我的太太華華也是,最喜歡現在,當下的自己。


曾經我以為,年長的人,可能不會受到歡迎。然而有一次我參加工作坊,老師要我們列出自己生命的資源,我列出三個資源,華華、父親、我的體型。當我想著父親的時候,心裡湧現溫暖和力量的感覺,而我的父親,今年91歲了。還有年逾70的瑜伽老師,也是我很喜歡的長者。


在隨後的催眠中,我引導女孩去連結她未來 38歲、48歲、58歲時候的自己,每一次的連結都感覺到非常的放鬆與自在,完全沒有不喜歡自己的感覺,狀況甚至比現在好很多。 她對於即將步入30的焦慮,自然而然的減輕了許多。


每一個年齡階段,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好,年輕的時候喜歡新鮮刺激,成熟後喜歡舒服與平靜,其實只要是能夠了解自己,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,不管是什麼年紀,都是美好的。

1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記得在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中,他為了孫子的作業,回答什麼是幸福?李教授說:“幸福是吃得下、睡得著、笑得出來”,孫子聽到都急哭了,覺得作業很重要,爺爺卻這麼不正經。 我想這種幸福是:“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生好時節” 的幸福。 幸福是一種感覺,感覺是主觀的。只要是主觀的,容易被認為不科學,因為無法量化,也沒有標準,因為每個人用同樣條件,都可以得到相同結果,這是科學的要件。但是感覺無法這樣,所以科學比感覺

三輪體空是佛教用語,以布施為例,是指其中的給予者、接受者,以及被贈與的物品,這三個角色都要放下,的意思。 放下的原因是,如果布施者惦記著自己做了好事,得到的是福德,福德像是銀行的存款,有用完的一天。如果能夠放下,能夠得到的是功德,功德就像是身上的技能,不會消失。 由於眾生平等,說到底沒有誰度誰。助人工作者與來訪者也是平等的,工作者可以從來訪著身上學習很多,如果有收費,除了生活所需,也支持助人者更多

比實體的禮物更美好的,是禮物背後的心意。從我們能夠有能力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,心意就顯得更加的動人。 或許可以說,對於心意的感受,是我們給行為或動機,所賦予的意義。賦予意義的方式,又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而有所不同。 在陪伴情緒時,我會先鼓勵情緒的流動,聽聽對方發生了什麼事?試著理解這件事情對經驗者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?找到沒有被滿足的需求,再試著去滿足這份需求。 常常,這份需求可以被愛滿足。可以用

文章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