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毛毛

為什麼知道,但做不到

情緒是由潛意識主導的,信念也是。所以我們會發現,意識無法控制情緒,能做的只有轉移注意力,例如有創傷經驗的人,常常把時程排得滿滿的,好讓自己不用去面對這些情緒。然而在獨處的時候,就很難做到了。


講道理其實很容易懂,但是只有身在其中的時候,才發現其實很不容易。就像耳熟能詳的故事:“大象小時候被鐵鍊繫在木樁上,努力掙脫不但失敗,還讓腳受傷了,這樣失敗的經驗,讓大象長大後,早有足夠力量掙脫,卻再也不會嘗試了。” 直到我們身為大象的時候,才體會到要跨出這一步,真難!


雖然我們頭腦一直都知道,我只要跨出一步,自己的狀態就可以改變,但是潛意識裡面那條鐵鍊,甚至很多條,卻會讓我們跨不出去,而且我們往往不知道潛意識裡面那一條鐵鍊的存在,甚至已經忘記小時候經歷的事,或是不知道這件事竟然是自己跨不出去的原因。


答案就在潛意識裡,或者說,它就在童年經驗裡。


“我其實很愛你。” 當在催眠中確實感覺到愛的感受時時,我邀請對方把這個事實說出來。“如果這是事實,我邀請你把這句話說出來。這個愛是真的嗎?你感覺到了嗎?” 對方同意,但經過一番努力,很艱難的才把這句話說完。


同一件事,在我們不同狀況下,會產生不同感受,例如快樂的時候,覺得時間快,痛苦的時候覺得時間慢。同一個東西,肚子餓的時候覺得很好吃,心情不好就食不下嚥。


所以催眠師需要用更開放的態度,去接受對方的狀態,理解所有描述的感受對他來說都是真是的感受,理解感受的背後一定有原因。很多時候催眠師的工作,也就是在找出那些無形的鐵鍊,然後用各種方式,去鬆開它,之後那一步,就自然能夠跨出去了。


答案就在潛意識裡,而帶我們找到答案的那條線索,是情緒和身體感受。頭腦會遺忘很久以前的故事,但情緒和身體感受不會,它們就是聯繫著無形鐵鍊的那條線。在潛意識層層次裡工作,這是我對催眠的定義。


說到鬆開鐵鍊的方法就有很多可能性了,大象可以自己掙脫,可以跟裝上鐵鍊的人溝通協商,可以找人幫忙鑿斷鐵鍊,可以變瘦讓鐵鍊鬆掉,可以公開這種不人道的事件讓輿論說話,甚至可以在釐清自己無法掙脫的理由之後,允許自己留在現狀,有穩定的食物來源,也沒什麼不好。


找到並鬆開無形的鐵鍊。這樣的催眠工作,跟魔法師也有那麼一點相似。

3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記得在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中,他為了孫子的作業,回答什麼是幸福?李教授說:“幸福是吃得下、睡得著、笑得出來”,孫子聽到都急哭了,覺得作業很重要,爺爺卻這麼不正經。 我想這種幸福是:“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生好時節” 的幸福。 幸福是一種感覺,感覺是主觀的。只要是主觀的,容易被認為不科學,因為無法量化,也沒有標準,因為每個人用同樣條件,都可以得到相同結果,這是科學的要件。但是感覺無法這樣,所以科學比感覺

三輪體空是佛教用語,以布施為例,是指其中的給予者、接受者,以及被贈與的物品,這三個角色都要放下,的意思。 放下的原因是,如果布施者惦記著自己做了好事,得到的是福德,福德像是銀行的存款,有用完的一天。如果能夠放下,能夠得到的是功德,功德就像是身上的技能,不會消失。 由於眾生平等,說到底沒有誰度誰。助人工作者與來訪者也是平等的,工作者可以從來訪著身上學習很多,如果有收費,除了生活所需,也支持助人者更多

比實體的禮物更美好的,是禮物背後的心意。從我們能夠有能力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,心意就顯得更加的動人。 或許可以說,對於心意的感受,是我們給行為或動機,所賦予的意義。賦予意義的方式,又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而有所不同。 在陪伴情緒時,我會先鼓勵情緒的流動,聽聽對方發生了什麼事?試著理解這件事情對經驗者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?找到沒有被滿足的需求,再試著去滿足這份需求。 常常,這份需求可以被愛滿足。可以用

文章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