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毛毛

薩滿個案

這次的薩滿個案是上過華華靈擺課(註1)的同學轉介的,他分享同學為他做的靈擺療癒對他幫助很大,我覺得很高興放,也跟華華她們分享這個訊息!


原本的計劃是帶個案做韻律呼吸、歸於中心、連結大地媽媽,然後找到力量動物、指導靈、牧者,再接著設定靈魂石,準備靈魂袋,清除沉重能量之後,再開始進行尋找靈魂碎片的旅程,最後再進行整合。


很順利的找到力量之後,準備開始連結指導靈,討論的過程中開始有情緒浮現,在催眠療程中這是透過情感橋連結去找到情緒源頭的時機,然後我也就這麼做了,於是薩滿療程就中途變成了催眠療程 .... ,這也算是職業病吧...。等這段過程走完,時間也到了,所以我們約了下一次個案的時間,希望下次可以順利完成!


註1:

靈擺療癒有兩種主要方式,一種是用靈擺本身的能量,加上療癒指令進行工作。另一種是透過靈性反應(SRT)進行高我連結與內在的探索。華華的靈擺療癒是第二種。

23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記得在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中,他為了孫子的作業,回答什麼是幸福?李教授說:“幸福是吃得下、睡得著、笑得出來”,孫子聽到都急哭了,覺得作業很重要,爺爺卻這麼不正經。 我想這種幸福是:“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生好時節” 的幸福。 幸福是一種感覺,感覺是主觀的。只要是主觀的,容易被認為不科學,因為無法量化,也沒有標準,因為每個人用同樣條件,都可以得到相同結果,這是科學的要件。但是感覺無法這樣,所以科學比感覺

三輪體空是佛教用語,以布施為例,是指其中的給予者、接受者,以及被贈與的物品,這三個角色都要放下,的意思。 放下的原因是,如果布施者惦記著自己做了好事,得到的是福德,福德像是銀行的存款,有用完的一天。如果能夠放下,能夠得到的是功德,功德就像是身上的技能,不會消失。 由於眾生平等,說到底沒有誰度誰。助人工作者與來訪者也是平等的,工作者可以從來訪著身上學習很多,如果有收費,除了生活所需,也支持助人者更多

比實體的禮物更美好的,是禮物背後的心意。從我們能夠有能力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,心意就顯得更加的動人。 或許可以說,對於心意的感受,是我們給行為或動機,所賦予的意義。賦予意義的方式,又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而有所不同。 在陪伴情緒時,我會先鼓勵情緒的流動,聽聽對方發生了什麼事?試著理解這件事情對經驗者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?找到沒有被滿足的需求,再試著去滿足這份需求。 常常,這份需求可以被愛滿足。可以用

文章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